天地之大德曰生,自古君王好生之德,所以赞化育也。推之一乡一邑之间,有好善之士,扩其恻隐之心,恤灾慈幼亦足以禅至治,而使人生无憾于天地,其功伟矣哉!蒙□□□□朝圣□□□□圣相相承深仁厚德弥纶核延间,遇偏灾赈济弗懈,封僵请臣实力奉行,宜无不得其所矣!然而民之能捐资助赈者亦善士也。虽一乡之地必有实效。
道光三年水灾,江苏震泽县震泽镇之捐赈,道无饿•,其事足纪也。其时,鳏寡孤独给极贫户口粮一年,赖以存者甚众。且不独救饥也,而慈幼之道尤备。诚以小民乏食遗弃婴儿触目动心,爱立保赤局收养之。初,权寄于慈云寺,后以穷民之弃儿不独歉岁为,然即丰年亦有之。且,佛寺非久寄之所,因县官于骡下字圩建屋若干间,留婴儿兼设义塾。其孩提者择妪育之,稍长延师教之。续置田数百亩,岁收租以供常用。今岁戊子春,增建楼九楹,附近子弟贫而愿学者,咸就塾。其材质特异通举子业者,量给应试费,□乎!教养兼备矣!其劝输之始,则其人徐邦闻、潘在天、谭蕴玉、徐坤河等力焉。而创议捐金度地建局者,则为潘佩繁•徐骏声。输资赞成者,则为东山潘献甫、吴江黄泳洲。其察婴孩肥瘠•痒,晨夕稽考,则为谭蕴玉。其筹画置产简较经费者,则为童水思。其始终劝输、鸠工拓宇尤力者,则为沈昆源。其事始于恤灾,继而以慈幼为常规,此古人相保相救之谊而任恤之行重于乡也。诸君子之用心所谓忠厚矣!德福之举也!其有今名不亦宜乎!余同年秋畹教谕以其事告,因记之,以为好善者劝。
赐进士出身,诰授资政大夫、前内阁学士、提督安徽学政署、礼部右侍郎张鳞撰。
道光八年九月 长洲韦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