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诒孙(1905-1993),震泽镇人。震泽周边地区原是我国优质辑里湖丝产区,近代由于墨守成规,技术落后,致蚕种退化、蚕病滋生,导致茧质差、产量低,不敌外国尤其不敌日本的蚕丝业,震泽一带农村蚕业出现衰败迹象。当年还在读小学的曹诒孙受到亲友和师长的影响,萌发学习蚕桑先进生产技术、振兴家乡蚕业的愿望。未久,即考入江苏省第二农校(今苏州农校)。1924年毕业后,获庚子赔款学费补助,赴日本国立鹿儿高等农林学校蚕科留学。1928年毕业后复考入东京高等蚕丝学校,师从立岩亨先生专门研究蚕体病理学。
1930年学成回国,应淮阴农校之聘,任该校蚕科主任。他不辞辛劳下乡调查,劝说农家广植湖桑、饲养良种蚕,又亲自传授科学养蚕和防病知识,使淮阴地区的蚕桑业落后面貌有所改观。
1931年,曹诒孙调任设在扬州的江苏省蚕丝试验场原种部主任,致力于规范蚕种生产秩序,使蚕种生产监督和质量管理纳入轨道,并使微粒子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1932年,曹诒孙被浙江大学农学院聘为蚕体解剖及病理学讲师,后再调至中央农业实验所任技正,专门从事蚕体病理研究。1933年,曹氏首创应用水杨酸及硼酸等固体粉末,用陶土稀释后制成固体消毒剂——防僵粉,有效控制了上世纪 30年代江浙一带家蚕僵病的严重危害。
1937年,曹诒孙调任江苏省蚕丝试验场场长,统管无锡钱桥试验部、扬州原种部及蚕种缔部、镇江和江阴苗圃。抗日战争爆发后,曹诒孙在迁设于上海租界的江苏蚕丝专科学校任教。
抗战胜利后,曹氏再度出任江苏省蚕丝试验场场长,并奉命接管镇江、无锡、苏州等地蚕桑机构。复兴全省蚕丝事业,省内蚕丝界著名人士气20组建立江苏省蚕业改进管理委员会,曹诒孙曾兼任副主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制订了“积极恢复,大力发展”的方针。省内成立无锡蚕丝试验场,曹氏被聘为该场技师,专门研究蚕病防治。1951年,华东蚕业研究所(后改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成立,曹诒孙被任为研究员、蚕病组组长、病理研究室主任等职,专事蚕病理学研究。
曹诒孙兼重应用技术和基础研究,经常深入蚕区调究,并亲处参加实验。实验中发现石灰浆消毒法迅即在全国普及继而再创漂白粉液散卵消毒法,在全国蚕种场推广,直至今日,仍是蚕种散卵消毒的唯一方法。
20世纪50年代末,鉴于脓病是导致蚕茧减产的主要是因,曹氏经多次试验制定出消灭病原、切断病原感染途径为中心技术规程,使脓病危害得到遏制。
60年代中期,曹诒孙在家蚕多化性蚕蛆病的防治研究上取得突破,蝇蛆防治率达99»¥上。
曹诒孙知识渊博,注重实践,经常应邀去新疆、四川、河南、河北、广东、广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区进行讲学和考察,指导当地蚕桑生产。1979年,我国恢复学位研究生制度,曹氏承担首批蚕病防治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
曹氏毕生从事蚕业科学研究、教育及管理工作长达60余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和实践经验的蚕病科研和教学工作者。晚年还积极志日本蚕病专家合作研究蚕体病理,并翻译国外有关文献资料。
曹诒孙曾任江苏省五届政协委员、中国蚕学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江苏省蚕桑学第一第二届副理事长、第三第四届名誉理事长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顾问等职,还兼任《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蚕业卷》顾问和《蚕病篇》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