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名人
近代人物 首页 > 震泽人文 > 震泽名人 > 近代人物

施肇基.jpg  施肇基(1877-1958),字植之,施肇曾胞弟。5岁在震泽进私塾。9岁入江宁府立同文馆。翌年考入上海圣约翰书院,三年后再专习汉文二年。16岁随钦差杨儒出使美国,任驻美使馆翻译生。20岁就读于康乃尔大学,为该校第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校期间师从史蒂文森教授,教授在讲解欧洲近代史时,向肇基提问:“来美求学,有何志愿?”他慨然答道:“中国积弱,受人凌辱,愿以所学,为国家收回利权,雪耻图强。”教授闻之颇为赞许,并作书介绍肇基往见各界名流学者,扩大社交面。1902年获该校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夏回国,任湖广总督洋务文案兼鄂省留美学生监督。1905年随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途中端方对他极为倚重,事无巨细俱与肇基商议,回国后经端方保举,在军机处以道员存记,尽先补用。1906年署邮传部右参议兼京汉铁路局总办,并应试得法政科进士。1907年至辛亥革命前,先后任京奉铁路会办、吉林西北路兵备道兼滨江关监督、吉林交涉史、外务部右丞、左丞等职。施肇基在各任所内廉洁自律,官声甚佳。
  施肇基在东北的26个月任期内发生了两起重大涉外历史事件:其一是日本伊藤博文(时任高丽总督)被(朝鲜义士安重根)刺案;其二是“万国治疫会议”日本代表争位事件。此两事件皆氏运用其外交手腕,巧为周旋,各方调停,免使清廷陷入外交纠纷中。事成之后,施氏晋京述职,受到摄政王嘉勉,授予金质奖牌一枚。
  民国元年(1912)4月,施肇基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总长兼署财政部总长(熊希龄到任前)。翌年任总统府大礼官。1914年6月,任中国驻英国全权公使,前后长达六年余,期间参与了几次重大外务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19年1月8日至6月28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凡尔赛和平会议,与会者中有中、英、法、美、意在内的27国。中国代表团虽由5人组成,而正式席位仅2席,以致每次会议仅2名代表可与会,无奈只得轮流出席,中国政府确定代表名次为:陆徵祥、施肇基、顾维钧、王正延、魏宸组。施氏于1918年底从伦敦先期抵达巴黎中国代表总部,与顾维钧进行会前准备,两人为代表团草拟一项计划,提出七项议案:一、二十一条和山东问题。二、归还租借地。三、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四、归还列强在华各地租界。五、撤走外国驻军。六、取消外国在华设立的邮电机构。七、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会上,中国代表义正词严,极力主张弃除列强对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力争全部归还山东主权。然在英、法、美的操纵下,和会虽然议决将原来德国控制的胶东半岛主权交还中国,却又规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所有经济特权,完全无视中国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当即受到施肇基和中国代表们的严词斥责和抗议,并决定拒签凡尔赛对德和约。
  和会不公正的决定,传至国内,引起公愤,掀起了“五四”运动。国内部分省督军省长、党派社团纷纷致电代表团,支持拒签。留法侨胞、留学生自发组织集会并前往中国代表团驻地进行声援。代表团对巴黎报界发表“庄严声明”:“中国代表团为正义,为国家只有不签约,以待世界舆论之裁判”的声明。施肇基于会议签约前断然离开法国,返回伦敦任所。结果,6月28日下午在凡尔赛宫的签字仪式竟在中国代表团缺席下进行,在全世界外交界引起轩然大波。
  1920年2月至3月,施肇基在第二次驻英公使任内,代表中国政府就“关于撤销领事裁判权问题”与英国政府外交大臣安徒生换文,并声明如英方再廷宕,中国政府将自动宣告弃除。在此之前,中英双方就领事裁判权一事进行数轮谈判,皆未果。
  1920年9月,施肇基调任驻美国全权公使。1921年11月21日起,在美国首都召开华盛顿会议,中、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九国与会,讨论军备限制和太平洋远东事务。中国政府寄希望于此次会议,试图藉西方列强遏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因而中国代表团阵容十分强大,达百余人。以施肇基为首席代表,驻英公使顾维钧及前司法总长王宠惠为正式代表。会上,施肇基提出原则提案十条,要求重新审定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协定。至于收回山东权益,是此次会议的主要目标。施肇基等代表据理力争,经过中日双方36次谈判,终于在1922年2月4日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一、日本将胶州湾租借地交还中国。二、日本将胶济铁路及附属产业移交中国,中国给予补偿。三、日本军队立即撤出山东。四、允许日商投资淄川、坊子及金岭镇各矿山,但其股份不得超过中方股份。如此,中国总算有条件地收加了山东权益,为近代外交斗争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自1922年起将关税税率提高到32.5¼Œ经过六个星期的几轮讨价还价,列国才勉强同意提高到5¼Œ虽然与原先目标相去甚远,不过总算小有进展,为国争光。正如陈之迈先生为《施肇基早年回忆录》写的《跋》文中所言:“施先生在代表我国出席凡尔赛会议后不久即调任驻美公使,并担任我国出席华盛顿会议首席代表,为争取不平等条约的弃除,为国家立了汗马功劳。代表我国出席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是施先生外交生涯里的一个高峰。”
  1923年1月,施肇基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4月辞职,回任驻美公使。翌年,任中国出席关税特别会议全权代表。
  1929年夏任驻英全权公使。翌年特命兼任出席国际联盟中国全权代表并驻该盟理事会中国全权代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学生和广大民众在全国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三省的怒潮,外交部长王正廷因受到谴责被迫辞职。9月30日,施肇基被任为外交部长,但因在国联行政院忙于处理东北事务而未到任,由顾维钧代理。由于国联姑息日本在我国东北的侵略行为,施肇基除在会上严正申辩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暴行和阴谋外,还不断通电声明、抗议,昭示公众。1933年,施氏复任驻美公使。1934年任出席日内瓦国际禁烟会议第一,第二次会议中国全权代表。1936年6月,使馆升格,任驻美大使。
  1937年,施氏年届花甲,5月,辞职返国, 寓居上海。未久,抗日战争爆发,他忧心如焚,舍弃晚年安逸生活,投身救亡运动,担任国际救济会宣传组主任,并创办上海防痨协会及附设医院,出任董事长。1938年、1940年先后任第一、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再赴华盛顿,任中国物资供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6年6月,任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高等顾问。1948年至1950年任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顾问委员会委员,到73岁退出政界侨居美国养老。1958年1月4日,病逝于华盛顿。生前著有《施肇基早年回忆录》。
  施肇基早年娶唐绍仪长女钰华为妻,原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为其内弟,唐闻生为其内侄女。生有二子四女,均在美国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