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墀(1919-),震泽镇人,杨文震孙。早年在震泽完成启蒙教育,1932年随父母迁居上海。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旋即赴西南联合大学任助教。翌年调入中央电工器材厂,在留德工程师许德纪指导下从事载波电话的研制,生产出中国第一套单路载波电话,同时还制成扬声电话。
1947年1月,杨嘉墀获公费留学,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科学与应用物理系,主修原子弹和雷达,同时还选修麻省理工学院相关课程。1949年6月取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富氏变换计算装置及其应用》在美国信号处理和网络设计领域,引起广泛广泛关注。1950年应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理系延聘,任副研究员,从事光谱录仪,并在美国《仪器评论》杂志上发表他所撰《快速记录吸收光谱仪》的论文,获得美国专利,该仪器还被称为“杨氏仪器”。继后研制成用于神经生理试验的二色光谱仪和视网膜仿真仪。1954年入纽约洛菲勒研究所任高级工程师。
寓美期间,杨嘉墀参加留美中国知识分子组织的“科学工作协会”各项活动,关心国内建设事业。1956年,杨嘉墀响应号召,冲破重重阻力,经由日本、香港返回这祖国,行前变卖了部分家产,购买了必要的精密仪器以充实国内科研机构设备。回国后,受到得重用,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长以及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1957年9月,与钟士模赴法国,参与筹建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
1958年,杨嘉墀参加以钱学森为组长的“581”小组,任特殊仪表研究室主任,负责研究卫星自动控制,同时筹建○三○六工厂,从事控制系统元件的加工和总装。同年10月,他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赴苏联考察空间科学技术,回国后从事探空火箭特殊仪表的研制。
20世纪60年代初,杨嘉墀偕同研究人员完成了火箭发动机试验用的仪器仪表、导弹热应力试验工程及加热、加载、测量系统设备的研制任务,期间还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工作,创建了自动检测学科,成为该学科的奠基人。1960年,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一次世界大会。1962年,杨嘉墀参与我国第十年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以控制计算机为中心的工业自动化试点项目。1963年初,承担原子弹爆炸试验测试任务,领导科研人员开展火球温度和量度测量仪、冲击波压力测量仪和地震波震动测量仪的研制工作,于1964年5月通过鉴定验收。10月应用于我国第一次核试验。与此同时还负责核潜艇反应堆控制系统的研制。
1965年上半年,我国启动人造卫星计划,杨嘉墀参与《关于发展我国人造卫星工作计划议案》的起草和论证及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体方案论证,并负责组建姿态测量和控制研究室和地面测控数据处理设备研究室。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地跃上太空,杨嘉墀创制的“姿态控制系统”圆满地完成对卫星的测控。其后,与张国富、孙承启共同提出的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方案,经过大量的仿真试验和参数设计,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1975年,杨嘉墀参加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装和测试工作。11月赴渭南测控中心监视卫星运行情况,对卫星按计划返回作出了准确判断。当年还率团赴美国波士顿参加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六届世界大会。
1980年,杨嘉墀出任航天工业部第五研究院(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后任院士)。翌年2月,被任命为“实践”系列卫星总设计师。参与领导“实践2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1983年,担任“实践三号”卫星总设计师,并被任为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同年,负责中意两国利用“天狼星”卫星进行通讯试验的合作项目,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拓展了通信卫星的应用领域。是年被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翌年被选为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空间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席。1985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并出席联合国亚太地区空间科学和技术进步应用讨论会。
20世纪80年代,世界步入高科技发展新阶段,为跟上这一形势,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昌、杨嘉墀、陈芳允等四位老科学家,敏感地看到我国面临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严重挑战。于是议定以学部委员名义给中央写信,呼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不失时机地发展我国高科技事业。3月5日,邓小平作了赞同的批示。接着,经200余位专家学者充分论证,经中央批准,诞生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著名的“863”计划。该计划实施十年,取得1398项高科技成果,其中一些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4月4日,杨嘉墀参加“863”计划十周年工作会议,受到江泽民、李鹏、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7年,杨嘉墀赴英国参加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8届年会暨国际空间技术产业化研讨会。1996年,出席21世纪初我国航天高技术发展研讨会,在会上作《月球探测和开发》专题报告。翌年,在香山举行的科学会议第七十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与王大珩共同担任执行主席。1998年,再次起草《关于加速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建议》。11月,赴香港参加由香港中文大学协办的第一○七次香山科学会议——遥感科学与机器人国际学术讨论会。
杨嘉墀院士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中国近地轨道卫星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一文,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八届空间控制讨论会上宣读,受到高度评价。杨嘉墀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和系统工程卷》副主编。
杨嘉墀在空间科学和自动控制领域的知识和见解博大精深,屡创巨业,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5年获陈嘉庚信息科学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技术科学奖。
在举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前夕,我国党、军最高领导机关决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杨嘉墀是其中之一,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亲自向杨嘉墀颁发奖章及证书。翌年,又被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授予千年勋章。
杨嘉墀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第四、第五届代表,兼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副事长和理事长、中国科协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