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名人
当代人物 首页 > 震泽人文 > 震泽名人 > 当代人物

蔡正仁.jpg  蔡正仁(1941—  )曾名正迪,生于邻镇南浔,蔡氏祖辈于清光绪初举家迁来震泽从商,入籍震泽。震泽昔为繁华商业重镇,贾客云集,店铺鳞次,常年喧闹,歌舞升平,戏曲活动不绝。其父为京剧票友,时常怀抱肩负,带其爱子徜徉于戏院、票房之间,童年蔡正仁即受到戏曲文化的熏陶。稍长,少年蔡正仁常独自去寻戏看,昆剧、京剧、申曲(沪剧)的笃班(越剧)、苏滩、常锡文戏乃至木偶戏、街头说唱等,百戏纷呈,无所不看。饱览之余,意犹未足,还要在居家的厅堂院落里弄棒使棍,引吭作耍,过一把戏瘾。甚而能将课本中的故事,编成戏文,自导自演自娱。
  1954年,蔡正仁时年14岁,少年英俊,适逢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班招生,蔡正仁赴沪赶考被录取。1961年修业期满,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首届昆曲班。同年分配至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担任小生角色。当年首次赴香港献演《白蛇传》,饰许仙,与名旦华文漪联袂登台,珠联璧合,颇得“才艺初露”的好评。1975年,调至上海京剧团,任《智取威虎山》剧组演员。1978年,上海昆剧团成立,回团担任小生演员。1990年4月4日,出任上海昆剧团团长,被定为国家一级演员,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蔡正仁在戏校习艺及剧团从艺时,虚心好学,师承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及传字辈沈传芷、周传瑛等名师指点,京昆兼长。工小生,尤擅官生戏,善塑昆剧小生中之官生、巾生、穷生、雉尾生等各类生角。蔡正仁在雕琢人物上苦下功夫,塑造角色性格深刻细腻,丰富多彩,求得内心感情和人物戏剧外表造型的完美统一,形神兼备,极具感染力。其艺术表现手段丰富,戏路广,曾主演昆曲《长生殿》《乔醋》《惊变埋玉》《白蛇传》《迎像哭像》《牡丹亭》《贩马记》《琵琶记》《风筝误》《连环记》《见娘》《断桥》《太白醉写》等大戏和折子戏,其中整折《太白醉写》只有一句唱词,全凭演员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表演。蔡正仁在俞正飞、沈传芷两师的悉心指点下,刻苦揣摩,终于粉墨登场,把诗仙的醉态演绎得惟妙惟肖。在京剧中他饰演过《白蛇传》中的许仙、《白门楼》中的吕布、《玉堂春》中的王金龙、《打侄上坟》中的陈大官等,亦极具功力。
  1986年蔡正仁出演《乔醋》《见娘》两剧,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9年他主演的《长生殿》获上海文化艺术节优秀成果奖,继即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1993年主演昆剧《牡丹亭》,获第五届上海戏剧院“白玉兰”表演艺术主角奖,同年还兼获首届“宝钢杯”高雅艺术奖。1997年主演昆剧电视艺术片《牡丹亭》,获全国电视戏曲片“飞天奖”和“金鹰奖”。2000年主演《牡丹亭》(下本)获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荣誉表演奖”。2002年5月,蔡正仁主演的昆剧《班昭》,获中国戏曲最高专家奖项“中国戏曲学会奖”。
  蔡正仁先生在南北戏剧舞台和荧屏上频频亮相,并多次赴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演出、讲学。1992年,他率团首次赴台湾演出,主演《长生殿》《贩马记•写状》等剧,饮誉台岛。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为之神往,撰写文章赞扬,以后还数度专程来沪观看蔡正仁主演的昆剧。
  蔡正仁极具戏剧天赋,音色宽厚洪亮,膛音充足,底气饱满,吐字清晰,唱念俱佳,扮相风流俊秀,表演洒脱大方。而他对艺术的态度则是好学不倦,深受俞振飞的器重,得其真传而有“小俞振飞”之美誉。俞、蔡之间师生情谊极深,俞师为蔡正仁题诗云“转益多师与古同,总持风雅有春工。兰骚惠些千秋业,只在承先启后中。”欣慰之情、勉励之意,跃然纸上。
  昆剧为百戏之祖,蔡正仁致力于继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瑰宝。在梨园同仁的不懈努力下,昆剧终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他常在《戏剧报》《上海戏剧》《解放日报》等报刊上撰文宣传、探讨昆曲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并到大中学校普及昆曲知识,培养后继人才。2002年,蔡正仁与梁谷音一起赴京为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主演过的《游园惊梦》配像,并出版昆曲光盘,其中有他主演的《牡丹亭》《长生殿》和《琵琶记》等剧的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