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萤火虫的旅行”
震泽特色湿地研学招募发布后,
已进入暑期的家长和孩子们反响热烈,
第二天,十个家庭的名额就已报满。
天气再闷热难耐也挡不住大家的热情,
六月底的一个傍晚,大家齐聚湿地公园,
在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的课堂里,
一场关于萤火虫湿地生态的好戏上演。
生态人文摄影师孙晓东老师担任主讲,
他不仅分享了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寻萤的经历,
展示了许多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图。
更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循循善诱的问题,
让十多位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
争抢着回答孙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
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到湖北大别山,
从浙江天目山森林到太湖湿地,
小朋友们陶醉在不同生态环境下,
不同种类萤火虫令人惊艳的绚丽多姿。
更是从内心深处了解到,
萤火虫虽然美丽但却极其脆弱,
它们的生存空间全靠我们的努力。
不仅要科学赏萤,不去随意捕捉,
更要从身边做起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
才能还给萤火虫一个健康安全的家园。
最让小朋友们兴奋的自然是户外环节了,
等萤火虫生态知识分享完之后刚好天黑,
于是大家在慢慢降临的夜幕中踏上湿地栈道,
开始了震泽湿地公园的寻萤之旅。
“萤火虫会在稻田边吗?”
“芦苇丛里会不会有呢?”
“哎呀我发现了有好多,哦原来是水面反光……”
从未在野外见过真正飞舞的萤火虫的孩子们,
既努力又认真地凝视着湿地的各个角落,
终于在一条连通周生荡的小河旁的树林中,
发现了萤火虫飞舞的身影,
霎时间欢呼声就响了起来。
“嘘……不要吵到萤火虫,更不要开手电”,
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小朋友们已经懂得,
如何科学地在野外观赏萤火虫,
这让孙老师极其欣慰,不停地夸赞。
“一只、两只……总共有十多只萤火虫呢”,
“它们是连续发光,颜色是黄绿色的”,
“并且特别讨厌有其他光线的干扰”,
寻萤小分队认真描述着自己的观察成果。
“这种萤火虫名叫黄脉翅萤”,孙老师介绍到,
“它们是陆生萤火虫,以蜗牛和螺类为食,
它们飞得很慢,经常撞到蜘蛛网上,
越是闷热无风潮湿的天气,它们越活跃……”
短短一小时,寻萤小分队便收获满满,
虽然闷热的夜晚让他们额头上全是汗水,
但观察萤火虫的喜悦早已超越了辛苦。
家长们也饶有趣味地观察着,
回忆着自己童年时乡间夏夜的经历。
此时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们,
那颗热爱自然、探索湿地、
充满童趣的心,是如此相通。